東吳社會系姚彥慈學姐(社會系95級)為失智外婆設計的餐具,揚威Stanford銀髮設計首獎!

活動起訖時間:2014/11/19~2014/11/19

【校友服務暨資源拓展中心訊】
一個托盤、一只碗、一個杯子、一支湯匙和一把叉子,乍看之下,這只是一組塑膠餐具,真的沒什麼特別,頂多是顏色繽紛了點。你可能會想:這是給小孩子用的吧?

但這組餐具,處處是玄機。
例如,湯匙和叉子的角度設計地恰到好處,讓人比較好握、也比較好舀;又例如,杯子的內部設計有個自然的高低差,讓吸管不易滑動,也就比較好吸。諸如此類的設計,細看,讓人驚艷。這組外觀看似平凡,卻蘊含了許多精密巧思和細膩設計的作品EATWELL,在美國得到了評審委員和觀眾的一致好評,勇奪2014年史丹福長壽中心「設計競賽」(Design Challenge)首獎,並獲頒一萬美元獎金,設計者正是來自台灣的姚彥慈學姐。

史丹福大學長壽中心的年度銀髮設計競賽,提供平台,讓全球學子發揮設計長才,也希望透過這項比賽,引導青年學子和設計師關注老人議題和銀髮需求。每年規劃有特定主題,今(2014)年的設計主題是「如何擴展失智症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」,期盼透過設計,讓有認知障礙的病人,例如患有阿茲海默症或老人失智症者,可以重拾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。

老人餐具 源自於彥慈對外婆的愛
「設計靈感其實來自於我的外婆,」姚學姐說,她從小就和外婆非常親近,眼看著阿嬤因為失智症,慢慢失去了溝通和生活自理的能力,「連吃東西這麼簡單的事對她來說都變得極為困難。」大多數的照顧者都有經歷過,他們照顧的家人拒絕用餐,或者總是吃得太少。照顧者忽略了疾病對親人造成的影響,例如:失智患者會有視覺障礙以及對距離的偵測障礙,簡單的動作對他們來說都變得極其不易。 一般餐具弧形的設計原本是為了好看,但對需要「挖」食物來吃的病人來說,卻極不實用,因此,他們很容易把食物灑地到處都是,卻自己一口都吃不到,也讓照顧的人非常頭痛,許多病人因此都必須仰賴照顧者餵食。

「我的設計是讓盤子和湯匙的弧形可以吻合,便利舀取食物與湯品;碗的一側呈直角設計,可以防止使用者直接將食物撥出盤子之外。這樣的通用設計可以便利使用者攝取食物,也可讓被照顧者盡可能地獨立使用餐具,一方面維持並鼓勵其自主性,另一方面可以減輕照顧者的負擔。

再說喝水吧!「他們很容易會將杯子碰倒,我做了兩個防倒的杯子來解決這問題。」怕老人家嗆到,都會讓他們用吸管喝水,這不是問題,但其實吸管放在一般杯子裡會一直滑來滑去,不太好吸,自然讓很多老人家因為喝不到水而不愛喝水,「我就讓杯子內部有個高低差,這樣吸管就會自然地固定在一個地方,當然就容易吸多了!」

她的其他巧思還包括:餐具的顏色、刀叉握把的角度,讓碗可以堆疊在一起,底部有止滑設計,可放至於微波爐和洗碗機。

MIT 再度讓美國人驚豔
評審之一、 美國最大的療養院失智症部門負責人Juliet Holt Klinger在頒獎時語帶哽咽地說:「這是我一直在找的東西!」她對姚學姐的設計,既驚艷又感動,忍不住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。「因為我們公司旗下所有機構加起來有六千五百個失智病人,他們每天要吃三餐。光是餵他們吃飯、清理善後對我們來說就是大事,需要動用好多人力,可是,始終找不到解決之道。終於有人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發想,設計了他們可以用的餐具,我真的好感動!」

姚學姐說,這個作品最原始構想源自她在舊金山設計學院的碩士畢業論文,但經過多次修正。為了正確設計出使用者可以用的東西,她利用課餘時間到老人中心和療養院當義工,實地觀察老人家,尤其是失智症者吃飯的情況;也花大量做研究,最重要的是和當地專業的照顧者,例如日間成人照護中心的職能治療師、護士社工等建立良好的關係,吸取專業知識。另外也參加了當地的support groups, 從與失智家庭的照顧者對談中,了解失智患者日常需求以及生活情況,希望自己的設計真能解決他們的問題。

出國前,姚學姐在台灣就讀東吳大學社會系,並雙修日文,但她發現,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動手做,因此,畢業後決定遠赴美國念設計,「我其實本來計劃去去日本念設計,但後來發現日本其實是個崇洋的國家,反而很推崇歐美的設計,因此,決定到美國來取經。」

在選擇畢業作品時,大部分同學都在想怎麼設計個又酷又潮的商品,只有她一頭栽進老人的世界,而且堅定不移,「我不清楚老人家到底需要什麼,所以,我只能想像,並用很多的觀察,還有不停地問問題。」

●彥慈學姐的募資計劃
https://www.indiegogo.com/projects/eatwell-tableware-for-people-with-special-needs

本文轉載NPOst公益交流站:http://npost.tw/archives/12182

Back to Top